请编辑网站标题
新闻详情

b-science.net ·三周电池专利评论·2024-06-20~07-09

来源:瑞士b-science.net·作者:瑞士b-science.net·
文章附图


b-science.net
·三周电池专利评论·

2024-06-20~07-09



针对锂电池行业创新比较活跃的固态电解质、高能正极、高能负极及燃料电池材料,瑞士b-science.net收录了最近三周全球比较重要的专利申请,并对关键专利进行了评论(紫色字体部分),摘要如下:


(付费用户会获得完整的三项专利评论及专利列表的EXCEL文档)

请查看我们新的常见问题页面,了解我们如何为高级订阅用户提供价值、我们的人工智能方法以及高级订阅的范围。



锂离子电池 - 电解质 - 固体和凝胶


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含有该电解质的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其制造方法

申请人:

蜂巢能源技术(SVOLT) /

CN 118173877 A


     离子液体单体 1-(4-乙烯基苄基)-3-丁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基)亚胺 ([VBBIM][TFSI])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单体被溶于 N,N-二甲基甲酰胺(DMF),然后搅拌(2 小时)并加入笼状硅氧烷。搅拌(2 小时),然后加入带有烯烃侧链的笼状硅倍半氧烷(POSS,相对于 LiTFF 总质量的 1 质量%)。POSS,占 LiTFSI、[VBBIM][TFSI]、 PEGDA 总质量的 1%)。光引发剂 1173(相对于 [VBBIM][TFSI] 和 PEGDA 的 1 质量%),从而得到交联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前体溶液。
     这种溶液涂在铜锂复合带(8 μm 铜,双面 10 μm Li)上,然后用紫外线固化(2-5 分钟)、真空干燥(60°C,12 小时 (60°C, 12 小时)和切割。
     
得到的聚合物涂层负极与基于 Li2MnO3 的正极层压在一起,生产出 1.5 微米的电容器。正极层压,生产出 1.5 Ah 电池。电池的第一循环效率为 89.9%,200 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 99.0%(0.2 C 充电 / 1 C 放电放电,电压窗口: 2.8-4.35 V)。


      这项研究说明了笼状硅倍半氧烷结构与离子液体聚合物交联的结合如何实现锂金属电极和富锰的 Li2MnO3 基正极的高度稳定循环。
     
之所以能实现非常稳定的循环,大概是因为聚合物层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纳米通道离子传导性、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以及稳定的界面,在第一次循环后形成的 SEI 极少。
     
如果能减少固态电解质层的厚度(专利申请中未披露厚度),是否能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这将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高级版本包括另外两项专利讨论,以及包含 50-100 个商业相关的最新专利族的 Excel 列表。




锂离子电池 - 正极


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材料的全固态电池

申请人:

POSCO HOLDINGS /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

WO 2024128832 A1

使用流体涂覆装置(MP-01,POWREX,氮气吸入温度:80°C,转速:400 rpm)将基于四丙氧化锆和未公开锂离子源的乙醇涂覆溶液(摩尔比为 1 : 1)喷涂到多晶镍钴锰酸锂 0.8Co0.12Mn0.08O2 上,然后进行热处理(300°C,2 小时,氧气)。
       所得材料(见下面的 SEM 图像)的 Li2ZrO3 涂层层重量为 0.4-1 质量%。
       正极配方:上述制备的涂层 NMC / Li6PS5Cl / 导电炭黑(Super C65,益瑞石)= 75 : 22 : 3 的质量比。
       在带有 Li6PS5Cl 层的半电池中,这些电极的放电容量为 206 mAh/g,首次循环效率为 92.8%,30 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 98.3%(0.5 C 充电/放电),
而未涂覆 NMC 的对比电池的放电容量为 194.8 mAh/g,首次循环效率为 89.7%,30 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 89.4%。

1.jpg

      这项研究表明,在 NMC 上涂覆一层 Li2ZrO3 可改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电化学特性。

高级版本包括另外两项专利讨论,以及包含 50-100 个商业相关的最新专利族的 Excel 列表。



锂离子电池 - 负极(不包括锂金属电极)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申请人:

POSCO HOLDINGS /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 WO 2024128845 A1

     在乙醇或异丙醇中进行湿法研磨,然后与聚苯乙烯磺酸锂(Li-PSS)和碳纳米管(CNT)在四氢呋喃中混合,喷雾干燥并进行热处理(200-300°C),制得粒径分布在 30 至 200 nm 之间(平均粒径大于 50 nm)的硅颗粒。 如下表所示,生产出了不同成分的活性材料颗粒,并在半电池(带聚丙烯酸粘合剂的负极)中进行了测试。

초기효율: 初始效率
용량: 容量
Li-PSS 함량: Li-PSS含量
CNT 함량: CNT含量
Si 함량: Si含量
중량%: 质量百分比
발명예: 发明实例
비교예: 比较实例


2.jpg

     本作品说明了聚苯乙烯磺酸锂(Li-PSS)如何降低 Si-CNT 复合材料的第一周期不可逆损耗。未披露循环稳定性数据。

高级版本包括另外两项专利讨论,以及包含 50-100 个商业相关的最新专利族的 Excel 列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电化学活性材料



燃料电池催化剂

申请人:

丰田汽车 丰田汽车公司 /

CN 118231686 A


     根据 SEM 测量结果(使用 Nafion 离子膜、聚四氟乙烯基底材料、未公开阳极和阴极层之间的差异,未公开耐久性测试的详细信息),确定了在耐久性测试中将铂催化剂层变薄率最小化的优化碳支撑参数。
     减薄率最低的碳支撑材料的 BET 比表面积≈1,000 m2/g,粒径≈350 nm,体积密度≈0.06 g/mL。

     这项工作强调了微调碳支撑特性以降低 PEMFC 电池中催化剂失活率的重要性。

高级版本包括另外两项专利讨论,以及包含 50-100 个商业相关的最新专利族的 Excel 列表。



-获取报价-

欢迎订阅电池创新与专利报告(阅读原文,可下载PDF预览版,付费用户可获得中英文完整版本)


固态锂离子电池(PDF,312页)

高容量负极材料(PDF,248页)

高容量正极材料(PDF,184页)

燃料电池和电解槽(预售,预览版)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PDF预览版